我今年82岁,仍然身体硬朗,思维敏捷,精神矍硕,步履矫健,这全得益于平常坚持了三低”、“三高”的生活方式。
自己定位低
我从不按照职场人给自己定位,从不提高标准看待自己的生活,摒弃了自己心理上的落差。我的人缘关系很好,适应能力较强,能主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,喜与同龄人一道散步、旅游、聊侃、垂钓;爱与家人和孙辈儿们闲聊嬉闹;乐于年轻人一道玩桥牌、唱歌、跳舞,使诸多不同人群的福气,欢欣似滚滚潮水向我涌来。在日常生活中从不摆架子,从不感到寂寞和孤独,时刻享受到返璞归真的乐趣。
物质欲望低
人活一世,草木一秋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赤条条来去,千万不能在乎物质多少。岁月匆匆过,养老金年年增。不患病,身健康,自己不遭罪,家人不受累,节省医药费,有利全社会。年纪大了,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疾病,因此手头宽裕时,要舍得花钱买健康,但绝对不能过度消费,应留点“老本”,钱是底气,是生活,是拯救生命的重要武器。人老了,要学会管住钱,把钱花到刀刃上,日常生活中不是特别离不开的东西,千万别任意挥霍。吃好、穿好、玩好,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。
长寿愿望低
健康长寿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同愿望。但出生、成长、衰老、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。绝对不能为了赢得健康长寿而去“拼命”。我有一个比我小5岁的知己,身体本来很棒,为了想活久一些,每天跑1万多米,有暇还与年轻的驴友外出登山,不到一年时间膝盖磨损,小月板拉裂,在医院里住了两个多月,实是惋惜。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沉痛的教训。因此,我始终牢记《活着》中的一句话:“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是因为不得不来;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,是因为不得不走”。因此我从不折腾自己,顺其自然地变老,每天乐享生活中的灿烂阳光。
老有所为的要求高
2002年从市体委领导岗位退休至今,我一直在市老年体协为老年人服务,先后任老体两会秘书长、副主席、副会长,至今还兼任市棋牌协会主席、老年大学副校长。一些老朋友和家人目睹我整天忙忙碌碌,不管是酷暑寒冬,还是天晴下雨,每天坚持步行4趟10多公里到市会上班。善意劝道:“人老了该享清福了,千万不要累了”。我笑道:“退休了,虽然不在第一线,但在有生之年还能为“老友”做点事情,我很高兴,每天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同志在一起做事,不感孤独寂寞,生活得非常充实,精神极其愉悦。人也感到年轻了许多。2014年、2015年、2016年分别荣获了省、九江市、瑞昌市老年体协成立30周年特殊贡献奖。退休后还先后两次评为市优秀党员,这是组织对我的鼓励鞭策,今后更要在老有所为上下工夫,因为我总觉得离老有所为的要求还相差甚远。
读书写作的积极性高
我一不抽烟,二不沉迷智能手机,而是心无旁骛,专心致志地读书、看报。每年自费订阅了10多种报刊,有暇就到知识海洋里遨游,从中找到无穷的生活真谛,饱享丰富的精神食粮,拓宽了自己的视野,使大脑得到极好的锻炼。那些“优美的描写让人沉醉;生动的情节扣人心弦;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;幽默的文字赏心悦目,令人难忘”。我还酷爱爬爬格子,退休后写了500多篇文章,其中3篇、12篇、28篇被国家、江西省、九江市老年体协评为优秀科研论文、优秀科普文章和好新闻。2021年我撰写的《新旧两重天,永远感党恩》一文获得江西省老年体协主办的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”征文一等奖。另有200多篇被各级涉老报刊和各级党报采用。每当看到自己的拙作发表,心里总是感到比喝蜜还甜。
家庭生活幸福指数高
我有个18口人四世同堂的十分温馨的大家庭。老伴今年80岁,从教育战线退休,贤惠勤奋。老两口恩恩爱爱,相敬如宾,4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。大女儿、小女儿先后在空军部队服役多年,退役后在广西南宁市工作。二女儿和唯一的男孩在身旁,4个孩子都有满意的事业。当他们受到奖励,即发微信相互祝贺,鼓励分享;当受到挫折就打电话予以安慰开导劝说。每逢年节,大家欢聚一堂,其乐融融。2017年儿子考虑我俩年纪大,御寒能力差,就在南宁购了一套120多平的电梯楼房,并配置了全套现代化的家具,使我与老伴过上了候鸟式舒适生活。现在我感到越活越年轻,越过越幸福。
(作者:瑞昌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宋增明)